2015年11月22日 星期日

大嬸感恩節認真烤火雞篇

又來到了美國一年一度的重要假日感恩節了。美國國慶日、感恩節、聖誕節與新年並列為美國重要四大節日。和台灣三節一樣,大部份的美國人都相當注重這幾個節日並大肆慶祝。今年難得到平時學英文的教會幫忙準備餐點,也讓我有機會學學美國人如何準備感恩節料理。一個主廚要準備兩百人左右的餐點,其他人都是教會義務來幫忙的志工,可以想見廚房裡忙碌的景象。每一個人都需要詢問主廚準備步驟。而我像個觀光客一樣,拿著手機東照西照,手邊的事斷斷續續的做相當的不認真。還好主廚很貼心,知道我是外國人難免好奇,倒是沒多說話,也讓我留下許多珍貴的回憶,真是太感謝了。

去年寫過一篇關於感恩節餐點準備的 NOTE ,裡面有提到過感恩節的由來,因此就不再多做描述。那至於為何要吃火雞而不是一般的肉雞呢?  其實是眾說紛紜的。1621年第一次的感恩節共盛大舉行了三天,當天晚餐僅能確定有牛、鴨與鵝。後來發現第一批來到美國的住民的信件,當中提到了印地人教導獵野火雞的紀錄。加上美國人的祖先由英國遠洋到 Plymouth Colony 時 (現在的 Massachusetts 州),當地的確野火雞相當的多,所以之後便一直以火雞為感恩節餐桌上的主食。

除了火雞為主食之外,有幾樣必備的副菜也成為感恩節的傳統。分別是 Green bean casserole,Sweet potato casserole,Mashed potatoes。Casserole的意思就是在烤箱中慢慢燉煮的食物。不難發現,這些食物大多是秋季的產物 。當美國人的祖先第一年來到 Plymouth Colony  時,因不熟當地作物與農田,加上冬天嚴寒的氣候,第一年就大約死亡了約一半以上的人數。所以當印地安人教導美國人如何耕種後,終於在第二年入冬前有大量的作物可以收割,有馬鈴薯、青豆、番薯、南瓜、洋蔥、大蒜、栗子與胡桃等。而這些收割的作物自然而然就成為感恩節桌上的料理。

green bean casserole: green beans, creamy mushroom soup, fried onion
mashed potato: potato, butter, milk
sweet potato casserole: sweet potato, butter, brown sugar, walnuts

以上三種食物,在美國超市都可以買到半成品的罐頭,如地瓜、青豆、或馬鈴薯粉,然後再加上一些其他配料就可完成,可以節省不少的時間。但就算不想吃罐頭食品,其實也只需要多花一點時間自己煮好地瓜或馬鈴薯。不過因為烤火雞比較費工,所以有些人就直接省時買半成品來料理。

配菜準備簡單,但主食火雞可就要費一番工夫了! 首先,讓我們先把火雞準備好。美國超市大在十一月初就開始販賣火雞了,有冷凍的,有新鮮的,大小由10到20磅左右 (約4-8公斤)都有。買冷凍的需要約一天的時間才能解凍,但價格較為便宜而且比較容易買到大尺寸的火雞。(接下來我們要來看裸體的火雞了,如果您未滿18歲,或是您是素食者不喜歡看到殺生,或是看到血腥畫面會頭暈想吐者,我建議您就看到此即可。)

首先,讓我們先解放火雞的包裝。



打開包裝後,可以看到一個塑膠架固定住火雞的雙腿。掰開塑膠架,溫柔地打開火雞的雙腿後,你就可以看到火雞雙腿中的秘密。(好像在寫a書...)  打開雙腿後就可以看到塞在火雞肚子中的冷凍高湯,雞脖子與雞內臟。把這些東西都拿出來後先放到一旁,之後煮 Gravy (肉汁沾醬) 時使用。然後用水稍微把火雞沖洗一下就可以進行第二步驟。







第二步驟,就是把火雞放到可以耐高溫的塑膠袋中。一隻火雞需要好幾個小時的烘烤時間 (後續會再提),為了節省烘烤時間,超市裡會有賣火雞專用的 baking bag,可以節省大約一小時的時間。不想使用塑膠袋也沒有關係,可以使用鋁箔紙包住預防表皮烤焦,但無法節省烘烤時間就是了。

火雞放入前,需在塑膠袋中倒入約一湯匙的麵粉,搖一搖讓麵粉均勻沾在袋子上。火雞袋使用說明上是說放麵粉可以預防爆炸,但查了很多資料,查不出為何可以預防爆炸。(有興趣者可以找找答案,歡迎告訴我,因為我真的很想知道) 但倒是不少人說使用麵粉是為了防止雞皮黏在塑膠袋上,而且麵粉和流出來的肉汁結合可以讓肉汁變的濃稠,烤好時可以淋在肉上增加香味。




準備好後就可以把火雞整隻放到塑膠袋中了。這次總共處理了12隻大火雞,每隻都有20磅左右。放完12隻後連我這個有在做重訓的人都覺得手軟。奇怪,平時拿30磅啞鈴都沒問題,遇到火雞卻顯得很肉腳,這就是所謂的手無縛雞之力!  (原諒我亂用成語.....)

接下來第三步驟,我們要來準備塞在火雞肚子中的食材。傳統的火雞中會塞入烤好的麵包塊、芹菜、洋蔥與胡蘿蔔等青菜,可以增加雞肉的香味。而麵包塊與青菜吸滿肉汁後變的又香又濃,就成為另一道配菜 (Stuffing),正是所謂一舉兩得呀! (我真的很久沒有機會說成語了,很想使用...)




要讓內餡有獨特的香味還有一個小秘訣,就是別忘了放一把新鮮的迷迭香在裡面,這樣可以讓香味有更多的層次。當然現在有更多創意的煮法,你要改放月桂葉或是想塞大蒜、胡椒粒,栗子或水果都可以,重點是要把雞肉烤熟就可以啦!



把青菜滿滿的塞到火雞雙腿中後呢,我們要來溫柔的對火雞進行按摩。淋上健康的橄欖油,倒點您想要的調味料,蒜粒、蔥粒、海鹽、胡椒與香料 (市面上有很多已經調味好的調味罐)後,溫柔的在火雞的表皮上進行揉圓式按摩。(我是一個超不虔誠的佛教徒,邊按摩邊唸佛號,希望可以彌補自己的罪惡感。但最終我還是會吃了它 > <)




按摩好了後,利用 baking bag 中的耐高溫綁帶,把整個袋子綁緊。



接下來的步驟非常的重要,沒有進行的話,塑膠袋可就真的會爆炸了。 記得要在袋子上戳上幾個洞,讓熱氣可以散出,否則爆炸的肉汁會噴的你整個烤箱一片慘狀。



準備好後,放在烤盤上,就可以準備進烤箱啦!  烤火雞的時間會依據火雞大小而不同,但一般建議約華氏 350 度,1 磅 15 分鐘。所以以圖中 20 磅的火雞來算就是 5 個小時左右。如果沒有使用袋子的話,保守一點最好再加個 1~1.5 小時。真是個耗時的一道菜,但一年就準備這一次,再耗時也得準備。就像許多台灣的年夜菜,耗時又耗工但卻是經典菜餚。每年看爸媽準備年夜菜,從早忙到晚,為的就是讓我們嚐嚐傳統味呀!  



如果擔心火雞烤不熟怎麼辦? 現在有很多聰明的道具輔助。可以去買個插在肉上的溫度計,如果雞肉內溫度達到華氏 165 度以上,大概就可以食用了。某些廠商會在火雞上插上一個耐高溫的插鞘,雞肉熟了後會把插鞘往外推,就如同圖中一般,所以烤之前記得把插鞘塞進去隨時注意。



火雞烤好了出爐就是像下面這個樣子囉! 話說塞完青菜後應該要再把火雞腿綁進塑膠架中,這樣肉汁才能充分被裡面的青菜吸收。但....我忘了! 哈哈哈! 結果拿出來就看到火雞雙腿門戶大開! 還好烤雞出爐時我不在,我想主廚應該有暗暗咒罵了一下~



一隻這麼大的火雞可不是直接擺上桌讓大家切,畢竟是上百人吃飯的場合,任由大家自己切肉可能會一片混亂。於是便使用電動鋸刀把肉割成一片一片的方便大家食用。火雞的肉有分成淺色與深色的部分 ( white meat & dark meat )。淺色是雞胸肉部分,蛋白質與脂肪較少,肉質較乾澀。深色部分則是位於雞腿、雞翅與雞肚部分,蛋白質含量高也較多汁軟嫩。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滿足每個人的喜好!



以下兩張分別是切好的擺盤,看的出來哪一盤是中國人擺放的嗎? 答案應該相當明顯,實在是講究呀! 不禁讓我想起了北京的全聚德烤鴨! 





還記得之前拿出來的雞脖子和內臟嗎? 我原本以為外國人根本不吃脖子與內臟,以為都丟到垃圾桶了,沒想到其實他們可是有好好的利用了這些部位。他們把這些部位煮熟與蔬菜熬成高湯,可以冷凍當成以後煮菜的湯頭使用。




而從火雞肚子中拿出的那一包肉汁,拆開後放到鍋子裡,把熬湯後的火雞脖子上的肉撥下來,再把內臟切成小碎丁,放入肉汁中繼續熬煮。加上一些牛奶,玉米粉或太白粉勾芡後就成為淋在火雞上的肉汁 (Gravy) 啦!




除了Gravy 之外,其實傳統的火雞吃法還可以淋上蔓越莓醬汁,但因為製作也較費時,所以超市也可以買到很多罐頭成品。像圖中這就是蔓越莓果凍罐頭,打開後把果凍倒出來,切成一片片的擺盤,就可以一口火雞肉一口蔓越莓果凍啦! 但我個人不是很愛這果凍的口感,覺得還是搭上真正的蔓越莓醬才好吃!





最後為您獻上甜點。傳統的感恩節甜點有幾種:南瓜派、蘋果派、杏桃派或是核桃派。這些也都是秋季的產物,所以算是符合時節的甜點。但美國的甜點都是甜死人不償命的,所以還是淺嚐即可,不然就會像我一樣脂肪都累積在下半部欲哭無淚。





體會外國的文化實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不同的文化衝擊下可以帶來許多不同的生活體驗。聊天中意外發現其實美國也跟台灣一樣,許多傳統的文化與習俗都已經隨著新世代產生而慢慢流失了。想起我家阿母拿手的薄荷雞與炒米粉,以及除夕夜必有的糖醋魚,嚷嚷著要學下來嚷了好幾年,嚷到人都跑到美國來了,手藝倒是一點都沒學到。阿母,回去我真的要開始來學你的拿手家常菜了!!!

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

棒球熱情不分國內外篇

在台灣時,我是標準的一日球迷! 只有兩個情況下才會特別想看棒球賽;第一、國內冠軍賽。第二、中華隊出賽時。喜歡看冠軍賽是因為兩隊極強的隊伍碰撞出的火花總是特別精彩,而看中華隊國際賽事則是覺得身為台灣的一份子,無法出錢總是得出一份力幫忙喝采鼓勵一番,而且看到台灣的國名出現在國際賽事上,總是會有一股莫名的感動!

就在台灣剛結束中華職業棒球聯盟的賽事時,美國世界棒球大賽也進入摩拳擦掌的季後賽廝殺。從來對棒球沒什麼主動興趣的我不由自主地也開始注意起賽程,主要原因是感染到周遭民眾對棒球的狂熱。Kansas 這個美中默默無名,沒啥太多特色的州已經連續兩年都打進世界大賽的冠軍賽,而我很幸運地在剛來到 Kansas 就正好遇上這樣的盛事,搭配上我一日球迷的習慣,一切就是那麼剛剛好。(如果這樣的運氣能用在樂透上該有多好呀!)

不同於台灣的職棒只有四隊。美國幾乎每一個州都有球隊,某些州甚至有兩個球隊,大聯盟總共有30隊,加上小聯盟與其他零零總總的大概快上百隊吧。所以當球隊代表州出賽時,就是州與州之間的對抗。很難想像如果台灣每一縣市都有自己的球隊,如果是嘉義對雲林,那場邊的觀眾應該會先打起來吧,因為流氓的比例似乎比較高。(我對不起嘉義和雲林,但身為嘉義人我也只能拿你們開玩笑,其實我們是純樸的好地方,大家都誤會了)

Kansas 皇家隊 (Royals) 距離上次1985年世界大賽冠軍已經30年了,去年2014年由外卡賽一路以黑馬姿勢進入冠軍賽。面對舊金山巨人隊廝殺到第七局仍然與世界冠軍擦身而過,還讓巨人隊在 Kansas 的主場封王。今年2015年皇家維持去年的氣勢,一路殺到冠軍賽,也就在這時候開始感受到全 Kansas 球迷的狂熱。畢竟每個人都想要再體驗世界冠軍的感覺,30幾歲以上的球迷想重溫這樣的榮耀,畢竟有生之年也不知道能不能再等一次30年。而30幾歲以下的球迷應該就是想要體會擁有世界冠軍的爽度吧! (這我亂說的,看看就好!)

我感受到球迷的瘋狂是從超市開始。當皇家獲得美聯分區冠軍時,超市就開始擺出各式各樣皇家的周邊商品,從帽子到襪子都可以買的到(我是沒有仔細注意能不能買的到皇家的內褲啦,不然應該可以買一條做紀念)。逛超市時都覺得自己超級格格不入的,因為身邊的人都穿著印有皇家隊的藍色衣服,最誇張時大概就是像你去逛松青超市時,身邊有2/3以上的人都穿著藍衣服,而唯一1/3沒穿的是店員和你! 在飽受壓力之下,我也跑去買了一件皇家的 T-shirt,還好皇家很爭氣,一路打進冠軍賽,所以這件衣服一直都有派上用場。而穿上了這件藍色的衣服,似乎就有一種魔力一般,連不認識的路人都會對你微笑,排隊時還會跟你聊棒球,可見 Kansas 球迷就如同隊名一般,相當的忠貞不二。

另外一個感受到整個城市的瘋狂是市容的改變。Kansas 號稱噴泉之州,大的如辦公大樓外的長廊噴泉,小的如社區外的造景,隨處都可以看到噴泉。(雖然我覺得 Las Vegas Bellagio 外面的噴泉就可以打趴所有 Kansas 的噴泉)在球賽期間,隨著戰況越來越熱,所有的噴泉水也就越來越藍!沒錯!把噴泉水染藍,然後毒害所有喝水的鳥兒動物們!但也由此看出一個州團結一致的力量是如此的強大呀!藍天,白雲,陽光加上藍色的噴泉,是十月份的 Kansas !

資料來源: Kansas city star

資料來源: Kansas city star.

資料來源: Kansas city star.

資料來源: Kansas city star


資料來源: Kansas city.com

資料來源: kcpark.com

資料來源: Kansas city business journal

而球迷的熱情也反映的電視收視率上,最高紀錄曾經高達83%的民眾都在收看棒球賽!多麽驚人的比率呀。就像是在台灣,當樂透彩高達十幾億時,開獎前,這個麵攤走到那個便當店,每一家電視都是播同樣的畫面,想想還覺得真是有趣。而我們住的這個小社區,平時十點過後大家都熄燈休息了。在冠軍賽期間,看完球賽由朋友家回來,半夜十二點多幾乎大家家裡的電視都還亮著,一閃一閃的藍色燈光還以為聖誕節裝飾提早開始了。

在大家念力加持下,皇家隊在五場冠軍賽中,有三場是比分落後再追上超前,充分展現美中強韌不懈的精神。有一兩場我都想關電視放棄了,但他們就是能夠扭轉局勢,真的是很難讓人不喜歡這支球隊。是支安打數沒對方多,但一樣可以贏球的球隊 >”< (其中靠對手失誤得分的比例也不少)在確定得到世界棒球大賽冠軍的那一晚,禁止施放煙火的 Kansas 到處可以聽到煙火聲,法律在面對球迷的熱情下還是有討論的空間的。^^

在拿到冠軍隔天,報章雜誌頭版就被皇家藍淹沒了。因為除了比賽冠亞軍的兩州之外,其實全世界還是很多人在關注著每年的美國棒球賽。其中一張我覺得最有趣的,是當皇家球員撲回本壘追平比數時,捕捉到後方紐約大都會球迷的畫面。能夠到現場觀賞球賽的球迷口袋通常要夠深。在 Kansas 冠軍賽平均一場球票要價約500到700美金,如果到紐約主場票價更是驚人,約1000到1200美金!我都可以買一張來回機票回台灣了!花這麼多錢卻看到自己球隊輸球,那種失望感真是難以想像。這時候就很感激還好我只是一日球迷,可能要等我中樂透才有機會這樣砸大錢觀賽吧。

資料來源: KMBZ.COM

資料來源: KMBZ.COM

資料來源: KMBZ.COM

也因為這樣的機會,終於可以好好仔細看一下世界棒球冠軍的獎盃。獎盃上圍繞著30支旗桿代表30支參賽的隊伍,獎座寫著 World’s series champions。看起來銀銀金金的質感似乎也還好,但代表的意義卻是非凡。

資料來源: KMBZ.COM

資料來源: KMBZ.COM
也感謝因為這樣的一個機會,讓我可以好幾個晚上都窩在朋友家,躺在沙發上、看著大螢幕、吃著零嘴喝著啤酒,一同感受整個 Kansas 的熱情。



睽違30年的冠軍怎麼能夠不慶祝呢?美國的習慣是當各州拿到棒球冠軍兩天內會在各州舉辦盛大的遊行慶祝。(為什麼是兩天內其實沒有明文規定,但有此一說是因為很多球員其實都不是來自於當州,所以越早舉辦遊行能夠越早讓球員回家探親去)於是隔天報章媒體就開始報導遊行的相關資料。想去湊熱鬧但又不想塞在高速公路上,偶然看到市政府貼心的安排接駁公車,心想真是天助我也,我可以去發揮台灣人愛湊熱鬧的精神了!於是遊行當天,跟朋友興致勃勃地跑去接駁地點,一眼望去,長長的人龍大概有兩公里之長吧,全部都在等接駁車。預估由我們等待的地方到坐上車大概要三小時!但人都來了,就跟著排吧!頂著不算寒但頗冷的冷風,排了四十分鐘後突然被告知接駁車消化不了人群,所以不會有接駁車了。除了前頭兩百人左右,後面排隊的數千人掰掰不送。當下聽到是一陣錯愕再轉為失望,但也只能默默的離開。現場民眾沒有看到生氣失控吵鬧的,也沒有聽到謾罵市政府的言詞,反倒聽到一位爸爸安慰哭泣的兒子:“ I know you are so disappointed, but they did everything they could do. They feel sorry too!” 再次感受到一個文明國家的文化素養,著實令人欽佩。更深深覺得,小孩子的教養,父母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這句話的確非常的有道理。




失望之餘,決定回家看電視轉播。由攝影機鳥瞰鏡頭看到現場聚集的民眾時,終於知道為甚麼我會搭不上接駁公車。那一片密密麻麻的藍色螞蟻竟然都是人!比當初台灣太陽花事件聚集的人潮還要可怕!事後聽廣播還聽到很多人因為塞在高速公路上下不了交流道,索性就把車停在高路公路上走去會場。雖然沒有湊到熱鬧,但透過電視仍然可以感受到民眾的熱情。

資料來源: Kansas city star.

資料來源: Kansas city star.

資料來源: Kansas city star.

最近台灣正在舉辦2015第一屆世界12強棒球賽,Facebook上可以看到許多熱愛棒球的朋友也到場加油。小小的台灣,還是有許多熱情的球迷,為這塊土地上努力的球員們加油。連我身在國外也都可以感受到那份熱力,台灣加油!!!

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

KANSAS 農場大雜燴

Winter is coming!

有在看冰與火之歌的人一定覺得這句話不陌生吧! 這句話也是這一個月來我最常講的一句話。進入十月後,Kansas的天氣就進入了鋸齒狀的狀態,氣溫忽高又忽低。今天可以熱到穿短袖,明天卻又冷到冬襪都拿出來穿了。每當遇到這樣的氣候時就知道: Winter is coming! 雖然不像The Wall 一樣會白雪藹藹,但冬天一樣是冷到牙齒打顫,只想窩在被窩哩!

先前提過,我個人覺得Kansas的特色是農牧業。可想而知,這裡有相當多的牧場與農場。這次趁著入冬前,趕緊參觀了幾個小而美的農牧場,不然冬天一到就什麼都看不到啦! 這裡的農產品有些足以銷售到全美甚至加拿大,但大部分卻僅銷售到附近幾個州甚至只在當地銷售。除了自己農場販售之外,農夫市場(farmer’s market)通常是最普遍的銷售據點 (個人覺得跟台灣的蔡其啊很像,我是最愛逛蔡其啊的大嬸啦!)。農夫自行將物品拿到市場上販售,免去了大盤商中盤商的剝削,可以得到最高的利潤。而消費者也可以買到當地時節最新鮮且限量的食品。

首先,我們先來看牧場,牛丫羊丫馬的。(我真的沒有罵髒話歐,真的沒有! )

第一個要介紹的牧場是Shatto Milk Farm。
位於Kansas city西北方的Osborn,是個歷經三代,經營超過一百年的家庭牧場。早先僅販售牛乳給附近居民,直到二十一世紀,大型量販店開始成為消費主流時,牧場經營收入減少,於是牧場主人尋求轉型的機會,於2003年開始將牛奶裝入玻璃罐中販售到各個銷售據點去。也開始製作其他乳製品,如奶油、起司等。為了保持牛奶的新鮮度與品質,目前只銷售到鄰近Kansas和Missouri部分區域以減少運輸時間。

農場開放導覽參觀,但必須事先先預約時間。距離比想像中遠,為了不錯過導覽時間,一路飆車開了一個多小時,由城市開入兩旁全是農地的小路,遠遠看到牧場穀倉時心情不由得興奮了起來。




農場每日參觀導覽的遊客平均大概130人左右,每次約20-30人不等。絕大部分都是父母帶著小孩來參觀或是學校教學活動。一串長長的遊客中,只有我們兩個妹丫沒有帶小孩,只能拿我的少女心跟小孩拚了。




導覽由參觀乳牛養殖場開始,一隻隻黑白斑點的乳牛由室內延伸到室外,每一隻都在耳朵上掛上號碼當作身分證。正面看過去和一般的牛隻沒有什麼太大差別,背面看去.....哇! 好雄偉壯觀的胸部呀! (是每個女人的夢想。不不不,這樣說會被批評我物化女性。應該說是我個人的夢想才對!)



可想而知,這裡的胸部可以看也可以摸,而且還很歡迎你摸! 體驗擠奶的感覺是導覽的重點之一。擠奶的力道比想像中的大了一點,農場工作人員一直叫我 “ harder, harder ! ”,想到我都幫牛覺得痛了。奶頭一直被別人捏來捏去的應該不會很舒服吧! 還好農場不是使用人工擠奶,他們有更專業的機器來協助。



一間擠奶室大概可以容納12頭乳牛,一邊各六隻。就定位後工作人員會先消毒乳牛的奶頭,擦乾淨後套上機械擠奶器,然後擠出來的牛奶就會經由管道進入儲存桶。現場可以體會擠奶器的力道,包覆奶頭的矽膠部分柔軟又舒服,壓擠的力道大小適中一點都不會感覺到疼痛,反而還有種被按摩的感覺。(旁邊印度老伯伯在體驗擠奶器時,不由自主地伸出了中指,我想在印度中指應該是沒有別的意思...)





所有的牛奶透過管線輸送到儲存桶後,接下來就是進行高溫殺菌 (約攝氏130度),殺菌完成後利用高壓分離的方式把牛奶分成了全乳、2% Fat、1% Fat 及無脂的Skim milk。另有一條管線則是將牛奶調味成各式各樣的口味。分離調味完整後就是進行裝瓶封蓋的過程,小小一間廠房內擺放了幾個大大的分離桶,牆面與桶子間則延伸著大大小小的管線,四五個工作人員穿梭其中,負責審視與裝箱運送。




這麼丁點大的廠房,除了工作人員穿梭其中,還有我們這些大大小小的遊客。生產線就在後面沒有隔離的空間。說真的,要不是他們的牛奶真的是好喝,我都有點擔心起品管的問題。不過因為我也沒看過其他農場製作的過程,也無從比較起就是了。農場的牛隻沒有施打賀爾蒙,食用天然的牧草,牛奶喝起來有種微甜的滋味,又香又濃,很容易會喝了還想再喝!

而選擇玻璃罐承裝牛奶也是農家的堅持之一。第一、環保考量。用最不產生污染的方式保護地球。在飲用後若將玻璃瓶歸還的話,還會退你玻璃瓶罐的錢歐,算是滿有環保概念的農家。第二、品質考量。玻璃罐裝散熱較慢,在運輸過程可維持低溫保持牛奶品質。第三、口感考量。很多塑膠瓶裝的牛奶在飲用時,常會聞到或喝到塑膠味 (是塑化劑吧!) ,利用玻璃瓶就不會有此問題了。

在生產線的最後,工作人員會將沒有封蓋完全的玻璃罐挑出,視為瑕疵品。這些瑕疵品如何處理呢? 竟然是全部倒掉 !!! 瞧這一瓶瓶放在一旁等待被倒入水溝的牛奶,好想大喊: 不要倒,我願意!



這間家庭式農場會特別吸引我的注意不光是因為他來自於 local,夠新鮮。還有一部分是它們出產各式各樣調味的牛奶。有香蕉口味、草莓口味、咖啡和巧克力口味。特別的是還有 root beer (很像台灣的沙士) 和棉花糖口味。調味時盡量使用天然的原料,例如巧克力就使用巧克力粉,root beet 則採用製作 root beer 的原料,當然無可厚非的還是會使用到人工色素進行調色,這是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但看到那些美麗的顏色我都快融化了! (是少女來著!)
罐子上還會寫著各式各樣的標語,看了都想跟著 MOOOOOO~~~

root bear

cotton candy



除了牛奶之外,農場也有很多周邊商品。其中最讓我感到驚艷的是農場自製的奶油與起司。香醇濃已經不足以形容啦,吃到就是只想點頭轉圈圈。


garlic butter, honey butter, plain butter



跟台灣飛牛牧場一樣,這裡也有各式各樣牧場的周邊商品。可愛中帶著高雅的設計實在很想讓人通通帶回家。但價格相當的不親民。一塊切起司的砧板竟然要買28元! (成為無業遊民後,突然什麼都要斤斤計較,這在台灣如果賣一千元,我可能不眨眼就買了! 因為實在是太可愛了呀!)







真的沒有收農場任何廣告費,純粹覺得應該支持當地農家。從小到大在農夫家庭長大,我太清楚中盤商大盤商的剝削了。這算是一家農家當自強的範例吧! 牛看完了,來看看人吧! 牧場會發給每個遊客一頂寫著牧場名字的紙帽,並要求在導覽中戴上帽子,但從頭到尾遵守的就我們這兩位守規則的妹啊! 說什麼都要留念一下!


Shatto Milk Farm: http://www.shattomilk.c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hattoMilk/?fref=ts


看完牛後,接下來我們要來看馬! 草泥馬! (我真的沒有罵髒話啦! ) 草泥馬其實中文叫羊駝,英文叫alpaca,是屬於駱駝科的,所以不是馬也不是羊。但身上卻有著跟羊一樣厚厚的皮毛,長長的脖子像馬,傻氣傻氣的臉像驢,總之是一種長得很逗趣的動物。而且有時候跟人長得還滿像的歐。(繼續往下看到底是像哪一位人物?)

參觀的這個牧場叫Coal Creek Farm Alpacas,是個經營約30年的家庭牧場。牧場主要是養殖牛丫豬丫雞ㄚ馬的 (>”<) ,另外還有種植小麥與黃豆。直到3年前才開始養殖羊駝。羊駝的毛剪下後可以製作成毛製品,利用價值幾乎跟羊毛一樣,所以這幾年價格也開始水漲船高,因此養殖羊駝的牧場也開始慢慢變多。




將將將,主角登場啦! 長的超像毛茸茸的長頸鹿,頭頂著還是時下流行的髮型呢! 其中還有一位長得超像有名的藝人呢!


看過 Game of Throne的人應該對此人物不陌生吧! (不認識的人很抱歉,請自己去做功課) 眼尖的同行友人發現了這個熟悉的面孔,合成時真的越看越像^^

這些羊駝看似可愛,但畢竟是駱駝科的,不爽時跟駱駝一樣還是會吐你口水的! 又想跟他們親近又超怕被吐口水,留下了這張很搞笑的照片! 讓我大嬸樣原形畢露!



毛髮的部分如何使用呢? 剪下來的毛髮,先撿出卡在上面的樹枝雜草,然後送到像烘衣機的 trumbler 中翻滾,滾掉毛上的塵土,然後再使用鐵刷將毛刷順,這樣的毛才能開始被使用 。



編織出來的成品跟毛線編織出來的一樣美麗! 聽說跟羊毛一樣的溫暖,只不過價格也是不菲。



牧場當天還有樂團表演活動,田野大樹下演奏的樂團,讓整個鄉村多了一股歡樂的氣息。配合著一群動物豬羊牛馬的,有種進入宮崎駿『神隱少女』的世界的錯覺。尤其是當其中有一隻豬的名字就叫做 Ann 的時候.... (有看過神隱少女的人應該知道我在說什麼.... “ 不能吃太胖喲! 會被殺掉的! ” 天呀,我好宅呀! )







看完了動物們,讓我們轉換心情來看一下植物吧! Kansas 除了之前介紹過的果園之外,還有許多不同的果菜園及植物園。大叔叔對於 Green  house 一直很感興趣,可惜秋季很多香料植物都快接近生長尾聲,於是乎轉戰到薰衣草園看看吧! 好幾年前去過台中薰衣草森林,可惜拜訪季節錯誤,看不到什麼薰衣草。薰衣草通常盛開在春季末,香味在哪時候也最為濃郁。這次拜訪的薰衣草園叫 Washington Creek Lavender。因為現在已經秋季了,所以也只看到零星的薰衣草,但看到整片薰衣草田還是讓人覺得相當新奇。一叢一叢的讓我想到 Las Vegas沙漠中的沙漠植物。




為了這一張照片,趴的趴,跪的跪,結果一點浪漫的感覺都沒有,我看我還是純賞花就好了。

薰衣草乾溼都可以當成景觀植物欣賞,除此之外,最有名的莫過於薰衣草精油啦。將薰衣草吊掛曬乾後,再熬煉出精油,紓壓又芬芳。花園裡大概有五種不同品種的薰衣草,每一種花朵揉碎後各散發出不同的香味,撲鼻而來,這就是幸福的感覺呀! (灑花)






朋友給了我一包曬乾的薰衣草,回家後將它加在燃燒的蠟燭中。天呀! 好幸福好幸福呀! 好喜歡被薰衣草擁抱的感覺呀! (大叔叔: 那你把我放在哪?) 難怪薰衣草有安穩精神,幫助入眠的作用,就是這種幸福感呀^^



Washington Creek Lavender : http://www.washingtoncreeklavender.com/
Facebook page : https://www.facebook.com/Washington-Creek-Lavender-133437586678740/


走完幸福的薰衣草園,讓我們進入秋天的重點:南瓜園。南瓜是美國秋天相當普遍的作物,加上十月底萬聖節活動的關係,市場上到處可見各式各樣南瓜周邊商品。有南瓜派、南瓜餅乾、南瓜咖啡、南瓜啤酒,甚至連南瓜巧克力都有。而南瓜可吃也可雕刻當擺飾品,連南瓜子都含有極高的營養分,實在是 CP 值很高的一項作物。

在超市裡,可以看到五花八門的南瓜;由小到巴掌到大到一個人抱不動,有圓有扁還有長瘤的,各種奇形怪狀都有。但住在 Kansas 這種鄉下地方就是應該要享受採收的樂趣呀! 這次造訪的南瓜園是 Pendleton’s Country Market,經營 40 年左右的家庭農場。早先只有種植地瓜與青豆與玉米。在1980 年左右農場面臨大型超商的通路攻勢,於是尋求轉型,開始種植蘆筍、南瓜、花草等景觀植物。甚至開始每年秋天會舉辦大型的玉米迷宮供遊客探險。可惜的是最近幾年已經停止了。

由於當天適逢一年一度的農場日,所以遊客特別的多。農家就直接把玉米田整理一下,頓時就變成一大片停車場了,地上都還看的到遺落的玉米呢。這就是農村的優勢呀! 農家也特別出動了他們的牽引機載著大家到不同的農田去。坐在 tractor 上吹著秋日的涼風,往農田前進,正想好好欣賞農村風景時,一陣輪子捲上來的塵土撲面而來,滿臉灰土也是一種體驗。





養生之道之一:要吃當季節令的食物才符合自然的原則。目前正是盛產南瓜、地瓜和青豆的時節。把你載到農田後,要吃多少自己採,秤重量計費。省了人力又可達到教育兼娛樂的效果,農家型態的改變也開始越來越有創意了。農村裡也擺滿了各式各樣叫不出名字的南瓜。


 


到了南瓜田,遠遠望去,一粒粒澄黃的南瓜隱身於綠葉藤蔓中,但卻絲毫藏不出他們的身影。沿路路邊放了幾把大剪刀,想吃哪一個請自便。農家也很貼心的把許多南瓜梗都先撿斷,方便遊客挑選。







除了南瓜之外,農場的地瓜和青豆也全部都可以採收。吃過這麼多次地瓜和青豆,能夠有機會自己體驗摘收的樂趣實在是難得,尤其對我這習慣都市的鄉下人來說,更是一種回憶與莫名地感嘆呀! 現採的青豆,直接身上擦一擦就可以吃了,青脆鮮甜的口感,跟超市裡買的完全不一樣,隨便滾水燙一燙都甜美好吃,可惜摘太少煮一餐就沒了。



Pendleton's Country Market: http://www.pendletons.com/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Pendletons-Country-Market-180053123780/?fref=ts


一年一度的農村日 ( Kaw Valley Farm Tour ),實在是相當的有趣,感覺大人玩得比小小孩還起勁。我可是全心全意專注採收,一心感謝可以吃到當季產物。但大叔叔心思完全不在農作物上,滿場農田跑只為了捕捉蚱蜢,我想我們兩個應該都有被娛樂到了吧^^

Winter is coming! I think we are ready! :))



Kaw Valley Farm Tour : http://www.kawvalleyfarmtour.org/